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二

  (六)不断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推进以标志性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湖南制造强省标志性工程"建设,以集聚发展为导向,以重点园区为平台,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抓手,建立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持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湖南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变。

  1、着力发展一批标志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整体行业国内领先地位,大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在细分领域的竞争能力,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装备等产业化步伐。到2020年,形成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品牌声誉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2个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

  2、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依托现有*********经开区、高新区和省级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省市共建、加大投入、完善服务等措施,促进产业、知识技术、人才和服务向基地集聚。到2020年,打造20个左右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承载重点产业发展能力强的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园)。 

  3、着力壮大一批标志性领军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做强一批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打造50家左右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竞争、行业领先的产业领军企业,形成2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企业。

  4、着力培育一批标志性品牌产品。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开展工业品牌建设试点示范,每年培训50名品牌经理、培育10家左右"湖南省工业品牌建设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支持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推动湖南产品向湖南品牌转变。围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50个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美誉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品牌产品。

  5、着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整合资源能力。加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技术转化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深入开展"腾飞杯"管理升级活动,推进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6、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发展布局。结合区域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优势,推动制造业区域差异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产业协同的制造业发展布局。各地区在结合实际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紧紧围绕全省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协同推进全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长株潭地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将长株潭地区打造成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高端工程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中小航空等为重点的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制造业集聚地。以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等为重点,推动湘南地区以电子信息、电工电器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主创新,形成一批链条完整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为重点,积极对接长江开放经济带战略,以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船舶、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打造环洞庭生态经济圈。以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为重点,推动湘中及大湘西地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七)统筹推进协同发展,推动制造服务转型。积极适应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实施"制造+互联网+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入对接,不断推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1、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引导和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电力、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势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无缝对接制造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精准营销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创建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3、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经济预警预测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及时规避化解市场风险。以服务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创新、创业、投融资、信息、技术、物流、市场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和工业产品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每年重点支持5-10家工业领域"走出去"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服务机构,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联盟。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帮助湖南名企名品拓展网络市场。着力激发社团活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

  (八)深入开展对接合作,扩大产业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

  1、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对接合作、协同发展,促使优势产业更优、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推动物联网产业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良好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统筹军民产业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努力发现和培育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医融合等跨界融合催生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发展空间。

  2、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特色优势装备为主,引导和组织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工程总包、BOT等形式承接海外业务,建立合作开发园区和原料基地。支持中车株机、五矿有色、中联重科、华菱集团、三一集团、泰富重装和农友机械等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和区域影响力的优势品牌,形成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的跨国企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企业由产品、技术出口向资本、管理输出转变,在全球建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基地,加快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全球化步伐。支持省内优势企业根据目标国家的需求进行产能输出,积极参与PPP项目,建立中国企业园区或湖南企业园区,促进更多的湖南企业走向海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湖南企业落户生根、抱团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市场营销网络和资源能源基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组建"走出去"联盟,带动省内配套中小企业以及省产工业品、技术及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整体"走出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3、提高内联外引水平。加大部省合作力度,争取更多央企重大项目在湖南布局落地。深化区域合作,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企业来湘投资兴业,建设区域总部。深化对外开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来湘设立研发、结算、数据、采购中心。

  (九)突出放大特色优势,加快重点领域突破。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全面对接国家战略重点,立足我省产业基础,分业施策,有序推进。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专项行动,着力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带动制造业加快发展。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为重点,巩固提升领先优势,并在若干领域方面进一步发挥全球影响和引领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大力提升竞争能力的同时,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新的增长点;以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等为重点,拓展挖掘潜在优势,科学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在强化创新、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同时,加快产业化步伐,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挥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能力,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加快建立************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重载货运机车、客运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轨道工程机械,着力突破中低速磁浮系统、牵引传动及网络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传动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牵引电机和变压器、高性能环保新型先进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

  2、工程机械。依托我省工程机械产业整体优势,以长株潭为重点,以产品技术高端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完善工程机械全产业链配套能力,打造引领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研发制造基地,加快形成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重点发展新型土石方机械、水上工程机械、物流成套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大型路面施工机械、大型露天矿综采设备、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军事工程机械和重卡底盘、配套动力、高压大流量液压件、电子元件和大型轴承等整机和关键部件产品,着力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加速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两型化、轻量化,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加快制造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步伐。

  3、新材料。利用省内科研、产业和有色金属资源等优势,着力完善20条产业链,加快建立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军民融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新材料产业集群,在若干子领域实现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先进电池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3D打印金属、高分子尼龙和陶瓷粉末材料,加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发展纲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湖南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成国家集成电路特色集聚区、中部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创意"梦工厂"。重点发展导航、工控等特色集成电路芯片,新型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离子注入机,电子功能玻璃,触控面板,新型电子元器件,二代光纤,国产自主可控整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产品,移动互联网服务等。

  5、航空航天装备。抢抓国家大力推进航空航天装备国产化、军民融合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湖南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的比较优势,以军用产品和整机制造为引领,关联民用产品为突破,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为支撑,航空服务业为拓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航空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和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力争将长沙建成亚洲******、世界第三的飞机机轮及刹车系统制造核心基地。重点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小型公务机、先进无人机等整机产品并逐步系列化。加快发展系留飞艇、平流层飞艇及新概念太阳能飞行器等临近空间飞行器产品设计与集成制造,着力突破高质量中小航空发动机和各型起落系统、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应用等关键技术。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比较优势,重点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节能汽车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生产。加快研发和掌握一批最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续航里程的纯电动大巴、纯电动乘用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种,初步建立完善配套产业链,使动力电池、电机驱动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智能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面向全国行业配套。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与节能汽车产业形成具有特色产品的重点企业6-8家,产业整体规模进入全国行业前8名。

  7、电力装备。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基础部件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由制造环节向研发与服务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建设国际先进的高端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增强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重点发展3.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500kv及以上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电流及电压互感、110-500kv封闭式组合电器、智能型变压器、智能配电系统、智能计量系统、智能用电终端、智能型高低压成套电器装置、地埋式变电站成套设备、高温超导传输电缆等,积极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装备及供配电与控制系统。

  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突出自主创新,深化两化融合,加快突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创制重大关键技术和工艺,大力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培育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种。重点发展原创、首仿、特色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和分子诊断,加快生物转化中药产业化,加大干细胞产品检测、血细胞组分制品、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创制,推动高性能诊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高端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新产品开发,实现生物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推动现代化制药装备研发制造,加快向大健康产业和精准医疗领域拓展。

  9、节能环保。围绕绿色发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加大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研发制造,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先导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装备、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两型住宅产品,培育壮大运营服务为重点的节能环保服务业。

  10.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把握产业智能化大趋势,着眼全球高端制造业发展巨大需求和我省的现实基础条件,大力推动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等研发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

  1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对接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结合国际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发展方向,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内陆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桩基设备、大型海上吊装设备、海上钻探系统、航道疏浚装备、船舶动力、海上石油钻井电机、高端游艇、公务执法艇、特种内河船舶、深海探测、深海机器人、海底工程机械、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及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等产品。

  12、农业机械。紧密结合湖南产业特色,以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需求为牵引,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全国特色农机制造大省的步伐。大力发展水稻全程生产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果蔬采摘机械、农副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设备,重点突破水稻育插秧技术、油菜少耕精量直播技术等新一代的农机制造技术,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水平,建设全国特色农机制造强省和应用大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在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的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履责,形成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各类智库作用,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持续、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做好制造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间的衔接,针对不同产业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研究具体指导和推进的政策意见。建立制造强省战略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产业运行监测与形势分析,强化工作督导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制造业发展工作。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是落实制造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要以12个重点领域规划的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围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大投入,每年滚动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湖南。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强对制造强省重点项目的调度监控,搞好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确保投资实效。

  (三)扩大财税金融支持。建立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形成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设立省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突出支持制造强省重点产业发展。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专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专项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完善和落实促进制造业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政府采购政策。整合相关产业扶持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探索产业投融资PPP模式,推动天使投资基金、小微企业互助担保、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工作在全省开展。落实产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四)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围绕制造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135"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业项目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五)深化产业对外开放。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完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协调机制,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联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法律、政策、国情、商机和预警等资讯服务。强化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支撑服务机构建设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台,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

  (六)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注重中外合作、部省合作和校企合作,配合中央做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深入实施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百人计划",建设领军人才示范区。在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探索"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打造大批"工匠湘军"。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制度。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锐意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简政放权,提高产业治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压缩审批事项,缩小审批范围,整合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推行网上政务与网上服务。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实施收费清单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Copyright 2015 by 中英合资 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   备案号: 鄂ICP备09001565号-16